专注于会员约课管理系统的技术服务商

瑜伽:少既是多,去除了多余,既拥有了所有

所有文章 1年前 134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当我们在瑜伽旅途中,成长意味着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凡和特别;的确是这样,练习者很难不这样看待自己的成长:在这个旅途中总是有那么多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体位可以掌握,总有序列在前面,总有体位可以到更好... 轮可以推起来,接着要catching,  n序列“突破”,接着有n+1序列.... 打开朋友圈总是有很多“优秀”的人和炫目的照片和视频....


尽管这种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奥运比赛)是有用的...但帕坦伽里在《瑜伽经》中给出的瑜伽的路牌却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瑜伽,与其说是给自我的感觉增加更多光环,在“我”这个幻象上挂更多bling bling...,不如说是让练习者看穿“我”之无明相而看到“无我”,瑜伽经典的所有要义都是指向“自我”特殊感的消融, 让自我感觉不凡变成自我感觉平凡,从somebody 变成nobody。我最喜欢的欧美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歌就言出了“瑜伽”价值观的韵味: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 Nobody —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 — you know!
How dreary — to be — Somebody!
How public — like a Frog –
To tell one’s name — the livelong June –
To an admiring Bog!

 

我是无名小卒!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小卒?

那我们正好是一对!

别声张!你知道--他们会传出去!

多么可怕--成为--名人

出名--就像一只青蛙

宣示着你的名字--整个六月--

对着一片赞赏的沼泽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nobody的“成就”和我们现今所体验和认知的瑜伽正好是相反的;尽管瑜伽人经常喜好谈论要消除“小我ego", 但是没有几个人甘于离开社交媒体众人仰慕的沼泽。如果没有我解锁了,我能做了,我有了,我可以了,我成功了....我,我,我,我.....人们就不知道自己还能有什么价值,.....我们都喜欢把瑜伽练习做为一个挑战,用自律的练习来争取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地向着一个有吸引力的方向攀升。于此,我们的练习和帕坦珈利《瑜伽经》中的瑜伽真意yoga citta vritti nirodha (1.2) (瑜伽是心念起伏的静止)相距甚远。心念不是趋向静止,而是奔向更多的起伏:兴奋,激动,攻略,技巧,小视频,点赞数..... 体位的更深,更多,更炫....  同窗中更厉害....


瑜伽,少既是多....瑜伽的整个方法论是“去掉”, 像是剥洋葱一样揭掉一层层以小我为依附的多余的东西, 贪恋,嫉妒,执念,恐惧......   最后只剩下心灵的平静, 瑜伽,越练越少,一天一天少掉samskara,  这过程俗称是“消业”。


正是因为这样, 帕坦珈利在《瑜伽经》中告诫我们瑜伽之路要努力但是要不执取任何结果(abhyasa vairagyabhyam tan nirodha -1.12)。这也是在另一部瑜伽人的必读经典《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纳神多次对阿周那强调的:他告诉阿周那要无所顾虑地投入在眼前发生的战斗,但是不要对任何行动有所牵系.... 克里希纳神把行动所可以带来的任何结果叫做“friuts"-果实,说要把任何行动的果实给克里希纳神奉献为祭品,行动者只需行动不念果实.....在这个意义上,瑜伽就是单纯对于行动的召唤,而行动的努力就是为了终结让这种努力而达到哪里的ego的小算盘。


 T. S Elliot在诗集《四个四重奏》中写道: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我们的探索不会停息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而我们所有的探索的终点

Will be to arrive back where we started

都将返回起始之处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并初识其本


图片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帕坦珈利《瑜伽经》说:通过练习成就无念可扰之平静 (tatra sthitau yatnah abhyasa -1.13)  


和这些“大道”相比,我们现在普遍共享的关于瑜伽练习可以让我们各种“更好”的杂念就都是旁门左道了。瑜伽,本真是关于少,少而又少....以至于无 - 是去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直至最后仅剩我们本自具足的东西。是去掉所有关于生命中虚幻的观念:关于所有我们要抓住的,下去的,过关的,进阶的,起来的,catch的,  稳住的, 成就的,保护的,和担心的种种种种.....


可是多么具有讽刺性啊, 本是用来清除各种执念的道法却沦落为驱动我们去追求更多的工具。但是瑜伽练习是为了什么,于《薄伽梵歌》中早已一目了然:


“无执念,既为纯意识之掌控,于此,不求令人愉悦之物 - 无论此外是来自感官所欲,或者来自虚幻之想,还是本出自经典 (1.15)”


图片


瑜伽,不是关于各种动作;正好相反,帕坦珈利的《瑜伽经》中关于Asana的经文"体位既舒适稳定 (sthiram sukham asanam -2.46)" 是关于“静止不动” - 既安坐在静坐位置,舒舒服服地,平静地...去掉任何多余的动作。我们可以说为了让我们具备舒服稳定平静地不动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折腾自己...有目的地让自己的身体挑战各种不可能而从不舒适中寻找终极的舒适,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自己蒙骗自己想那些折腾就是瑜伽;不是,瑜伽本身是安住休息,而不是各种挣扎。而这一点在现代这个时代特别容易被本末倒置,因为我们都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奋斗-事业成功的集体业中,都要通过努力去获取外部的奖章才能满足小我关于成功的碎碎念, 这种奖章可以是创业成功,一夜暴富,财务自由,Mysore授权,龟式绑手,鹤禅成功,手倒立进步,后弯抓脚跟....  而且每一个奖章拿到手后立即升级为对更大奖章的碎碎念...于此,我们就距瑜伽之道越来越远....


那么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呢?这篇文章是关于当我们在瑜伽的门前,我们可以有一种不同的态度 - 与其是去迎合追求成就什么的集体业而心系外部的体位fruits果实,而是顺应这个少既是多的瑜伽大道,去追求内在舒适,轻易和心的愉悦体验。


就像帕坦珈利在《瑜伽经》中描述的:


प्रयत्नशैथिल्यानन्तसमापत्तिभ्याम् prayatnaśaithilyānantasamāpattibhyām (2.47) “  体位的完美止于努力而始于放松,于此心念融入无限”


或听,克里希纳神在《薄伽梵歌》中告诫: 


那些苦修之人,不行经典之道;伪善而自我,带着欲念,蛮力和激情,无脑地折磨自己的身体;见其所行,非正道也 (17.6)


耶稣讲和他一同行走的“道”是窄道,不跟随集体业力和小我的招唤而努力而无欲,不求特别,不求优秀,不求更多,不介意任何人怎样看自己..其实也特别难;   瑜伽其实也是窄道,它不带人去向虚幻的诗和远方,它只是带人回归自然之本....

图片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约课宝管理系统
【会员约课+分销拓客+视频网课】
集成多种功能,让经营更简单!
无需安装,免费升级,安全稳定
每天累计服务30W+人次,广泛应用于
运动健身/瑜伽舞蹈/音乐美术/教育培训等行业
img客服/售后微信
img微信公众号:约课宝
Tel:1582-1581-511
7*24小时在线 1&1服务
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及时反馈沟通!
约课宝,会员约课系统,分销拓客软件,视频网课平台,在线预约报名小程序
约课宝yuekebao,广泛应用于运动健身/瑜伽舞蹈/音乐美术/教育培训等行业,在线微信预约报名小程序,每天累计服务30W+人次,集成多种功能,让经营更简单!
立即免费试用
img 公网安备 41010402002544号 版权所有©2015-2024 约课宝 yuekebao 动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 郑州)
沪ICP备2022003029号 豫ICP备19018368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15821581511 sitemap 隐私权保护声明